當企業不能只看短期效益,也無法評估未來風險,如何快篩出「價值行動」?
- 影響力量公關總經理 高孟岑
- 8月4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,執行力強已經不夠,策略感弱才是真正的風險。在真實與願景之間,精實策略思維協助穩健成長。
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,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。單純追求執行力已不足夠,缺乏策略思維才是真正的風險所在。越來越多的企業陷入一種「兩難型思維」,既渴望在短期內取得亮眼的成績,又不敢忽視品牌的長期願景與轉型方向。然而,資源和團隊能力總是有限的,這就引發了一個關鍵問題:哪些事情應該優先執行?哪些事情可以暫緩或放棄?這正是「精實策略」時代下,企業決策所面臨的新挑戰。
找到「短期績效」與「長期願景」的平衡重要性
企業在制定策略時,核心團隊總是會遇到「短期績效」和「長期願景」的兩難,這幾年參與一些品牌商業策略的經驗值告訴我,通常在權衡之下大家都會因為沒有人可清楚量化「長期願景」,而將資源放進「短期績效」,但逐漸企業體質就會就像慢性病人一樣,從習慣中產生病灶,產生組織「看不見」的隱憂。
「精實策略」思維,在短期與長期中找出有價值的行動策略
為什麼企業必須在「短期績效」與「長期願景」之間找到平衡?因為單有短期績效,組織會習慣在戰術層面求生;但只看長期願景,團隊會在模糊理想中迷失方向無法聚焦。我們最常看到的是:企業太快地追逐可見成效,例如每一季的營收、每一支影片的點閱、每一場活動的曝光,而忽略了這些動作是否真實推進品牌核心、累積長遠競爭力。久而久之,組織只會「越做越累」。但市場平穩的時候看不到問題,一旦市場開始變化,卻發現過去的行動無法成就轉變的力量。
舉一個簡單的例子,蘋果電腦在1997年迎回賈伯斯時,面臨的是產品線混亂、市場佔有率低、現金流吃緊的危機。從短期績效來看,它急需能增加市佔率的策略來「止血」,最快的方式就是開發新品,獲得市場青睞。但蘋果電腦並沒有採取這項行動來搶救業績,而是開始刪減產品線、聚焦核心定位、重新定義蘋果品牌,推動「不同凡想」(Think Different)品牌運動,用創新與勇於改變的品牌號召,醞釀蘋果日後的全球品牌地位。
當時賈伯斯說:「拯救蘋果的方法不是削減成本,而是靠創新走出當前的困境。(The cure for Apple is not cost-cutting. The cure for Apple is to innovate its way out of its current predicament.)」,這個策略下,蘋果電腦三年後推出的 iPod、再後來的 iPhone,全部基於那時候的策略方向,成為顛覆產業的產品,也讓蘋果轉為世界最具價值的品牌之一。
精實策略的兩大關鍵字
精實策略中「商業價值」與「中期行動展望」是最重要的兩大關鍵字。這對組合出現在企業高層策略決策的討論中,特別是在「要不要繼續某些投資/專案/方向」時,扮演關鍵的篩選依據。

無論是新創企業或是中大型企業,都很適合透過精實策略更聚焦自己的行動方向,以下是當你的組織有發現幾個現象的時候,透過精實策略舉證來進行行動篩選評估:
➜ 團隊與領導者在短中長期觀點不一,短期目標表現欠佳,團隊難以看到工作意義,只能透過不斷增加公司資源與行動,追 KPI 數字
➜ 目前市場需求與產品定位有不明確的情況
➜ 創新專案難以落地


企業在思考商業價值的時候,不能忘記以下的關鍵問題:
與核心定位的契合度:行動方案是否能夠強化品牌的核心定位,並在目標受眾心中建立清晰的品牌形象
對未來目標的貢獻:行動方案是否能夠有效地推動品牌向未來目標前進,並為品牌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
差異化優勢:行動方案是否能夠幫助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,並建立獨特的競爭優勢
而對標思考「中期行動展望」時,更需鎖定以下方向:
可量化的價值:行動方案是否能夠帶來可量化的價值,例如營收增長、市場份額提升、品牌知名度提高等
長期影響:行動方案是否能夠對品牌產生長期的影響,並為品牌的未來發展創造機會
可持續性:行動方案是否具有可持續性,能夠在未來持續為品牌帶來價值
內部溝通與共識,是精實策略成效的關鍵
精實策略成效的關鍵在於內部溝通與共識。所有相關部門和人員都應該充分了解策略的目標、內容和執行計劃,並達成共識。有效的內部溝通可以確保策略的順利執行,並減少不必要的阻礙。此外,內部溝通還可以促進知識共享和協作,提高團隊的整體效率。精實策略向下,組織需要回歸數據管理,檢視行動成效,並透過當責文化,持續調整策略達到預期成效。
延伸閱讀:哈佛商業評論《「精實」思維打造策略》
Σχόλια